今年11月15日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《生活垃圾分类标志》标准,青岛作为垃圾分类重点城市,即将开启全面垃圾分类。许多人担心垃圾分类到底是怎么分的,出门随身的垃圾怎么垃圾分类呢,垃圾分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?
上周,小编有幸去了一趟上海,众所周知,上海是全国垃圾分类的试点城市,那么上海的垃圾分类又是如何?是否有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呢。
上海的垃圾桶分为了“干垃圾、可回收物、湿垃圾、有害垃圾”四个类别:
通常,大部分的公共场合我们可以看到“干垃圾”和“可回收物”这两种:
大街上随处可见普通分类垃圾桶
一些特殊场所,我们还能看到其他组合的分类桶:
便利店里的分类桶
现在,垃圾分类已经已经深入到上海的每一个角落,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垃圾桶,但有些地方也设计的很“接地气”:
上海动物园里的带有动物图案的垃圾桶
地铁站里的简易垃圾桶
那么小区里呢?上海政府也是做足了功课,不仅将垃圾投放点设计的方便使用,而且还增设了红黑榜,让不遵守规定的引以为戒,让做得好的得到表扬:
虽然看起来垃圾分类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了不少“麻烦”,但是却能实打实的促进社会发展,它不仅能够减少废弃物污染,提高可回收垃圾的利用率,还减少了垃圾填埋面积,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。这也是为什么上海市大力推行垃圾分类的原因了。
作为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之一,青岛市颁布了《青岛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》,其中规定我市生活垃圾的基本分类方式为“可回收物、有害垃圾、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”四大类,从命名上更加贴近普通大众生活,方便大家理解。
在这全国“垃圾分类的大浪潮”中,我们广厦人也会积极投入垃圾分类的工作中,为住户普及垃圾分类知识,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工作,贡献我们的力量。